积土而为山,积水而为海。十年风雨兼程,十年不懈追求,十年的同舟共济成就了今天的收获。2018年6月9日,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(Institute of Functional Nano & Soft Materials,Soochow University;FUNSOM)迎来了十周岁生日。十年来,在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及大力支持下,FUNSOM不忘初心、砥砺前行,在学科建设、团队建设、科学研究、人才培养、国际合作、协同创新及产业化等方面,都取得了累累硕果。
图1. 发展历程
一、学科建设
l 2017年5月起,我校材料科学、化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。2018年5月,我校材料科学学科已上升至ESI全球排名第50名,国内排名第16名(含研究所在内)。
l 我校纳米科学与技术学科在2017“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”中,名列世界第24位,中国第7位。
l 2017年9月,我校“材料科学与工程”学科入选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名单。
二、团队建设
人才计划 |
总计 |
|
人才计划 |
总计 |
中组部“千人计划” |
3 |
|
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特聘教授 |
2 |
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|
4 |
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 |
2 |
|
中组部“万人计划-科技创新领军人才” |
4 |
科技部“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” |
3 |
|
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|
10 |
中组部“青年千人计划” |
10 |
|
中组部“万人计划-青年拔尖人才计划” |
2 |
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青年学者 |
2 |
三、科学研究
l 截至2018年5月,累计发表论文1491篇,其中IF>10论文269篇,研究成果在Science,Nat. Chem.,Nat. Commun.,Nat. Chem. Bio,Nat. Energy,P. Natl. Acad. Sci. USA,J. Am. Chem. Soc.,Angew. Chem. Int. Edit.,Adv. Mater.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。
l 截至2018年5月,获得国家和地方各类项目共368项,总经费逾5.7亿元。
l 入选全球“高被引科学家(Highly Cited Researchers)”名录12人次(李述汤、刘庄、李彦光、程亮)。
l 康振辉教授课题组、李述汤院士、Yeshayahu Lifshitz教授合作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,这是我校科研人员在该期刊上发表的首篇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,该成果入选2015年度“中国科学十大进展”。
l 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(何耀、刘庄)。
l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3人(何耀、李彦光、刘庄)。
l Advanced Materials以专刊形式报道我院科研成果(Adv. Mater., 2016, 28, 47)。
图2. Advanced Materials专刊
l 学术任职
期刊名称 |
任职情况 |
|
期刊名称 |
任职情况 |
ACS Nano |
李述汤:副主编 |
|
Frontiers in Chemistry |
何 耀:副主编 |
Biomaterials |
刘 庄:副主编 |
Applied Physics Letters |
廖良生:副主编 |
四、人才培养
l 2011年,以FUNSOM为基础组建的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成功获批为教育部首批设立的17所国家“试点学院”之一。
l 2016年,Nature以“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先锋”为题报道了我院的人才培养创新成果(Nature, 2016, 539)。
l 2017年度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:《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纳米专业创新人才“三融合”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》。
图3. Nature报道
五、国际合作
l 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(国家“111计划”)。
l 获批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。
l 获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。
l Henning Sirringhaus教授获2017年度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。
六、协同创新及产业化
l 2013年,以苏州大学为牵头单位,苏州工业园区为主导,协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东南大学、江苏省纳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单位联合组建的 “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”,先后被认定入选首批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和首批国家“2011计划”协同创新中心。
l 2016年7月,FUNSOM团队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共同建立了江苏产业研究院-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,获得的总投资经费逾3.6亿元。
十周年是FUNSOM发展的里程碑,更是豪情满怀的新起点,站在十年发展的交汇处,我们任重道远,我们信心百倍。未来的日子里,我们将凝心聚力再次出发,锐意进取再创辉煌!
FUNSOM十周年成果回顾链接